近日,一公司会计李女士正在上班,突然发现自己被“董事长”拉进了一个新建的微信工作群里。群内6人都是公司同事,头像、名称都对得上。

 

“同事们”在群里先是一番热聊,之后,“董事长”发出工作指示,要求李女士将公司的85万元转给江苏一名客户。

 

 

 

以为圆满完成了领导交待的任务,李女士起身外出时,竟然发现董事长在隔壁办公室办公。“他不是在外面开会吗?还让我不要打他电话……”

想到这,李女士顿时慌了......

 

下由,就由安全课堂就为您来解析这个骗局:

1、微信群内的6位“同事”,表面看上去,他们的微信头像、名称都对得上,加上他们在群内讨论工作,这完全是场景模拟,让李女士深信这就是小范围的“内部工作群”。 

2、先故意在群里说:“自己在开重要会议,不能接听电话,有事在微信中留言。”直接阻拦了李女士电话和当面确认的渠道)。

3、透露与江苏的蒋总(同伙)谈好了合同,并故意告知蒋总的联系方式,叫李女士联系同伙,进一步诱李女士入局。

 4、表明对方已打了保证金到自己的私人账户上,将事先PS好的邮件信息和电子版汇款单发给李女士,彻底让她打消疑虑

 

那么微信群为何会被克隆呢?

警察蜀黍说,有可能是李女士或她的同事用手机登录过钓鱼网站,被骗子复制了信息。而骗子贴出的电子汇款单很容易伪造,其中显示的董事长银行卡,经调查是董事长本人2年前弃用的银行卡。

 

安全课堂提醒您:

1. 骗子可以复制微信头像、名称,但所发朋友圈的文字、图片等内容是很难复制的,只要打开朋友圈一看就可以识别真伪。

2. 手机短信中的可疑链接一律不要点开,提到银行卡或者转账的一律电话或者当面确认。

 

分享